top of page

消失的樂聲迴旋處


早排 #圓形天橋 篇文,有讀者留言話 #電車 站長會叫條天橋做 #CB天橋 ,企鵝又忍唔住去搵站長傾計,想知會唔會仲有啲形容地方嘅有趣講法。醒起圓形天橋附近、富豪酒店旁,咪有個電車掉頭位嘅,電車車長們又會點稱呼呢個位置呢?


站長教路,嗰處原來叫「 #細圈 」。


咁有冇「大圈」、「中圈」㗎?


站長話佢哋得「細圈」,至於點解「細圈」叫「細圈」,佢都唔太清楚。「細圈」呢個名,究竟係幾時開始出現㗎呢?大家知道都可以話俾鵝聽!


翻查舊報紙,細圈係喺1967年3月啟用嘅,根據3月21日《南華早報》一則簡訊,喺細圈啟用前,東行電車往往要駛到跑馬地、北角或者筲箕灣至有得掉頭。


細圈所在位置,當時稱為 #樂聲迴旋處 ,因旁邊係1949年代建成嘅 #樂聲戲院 而得名。


樂聲迴旋處連接四條路: #怡和街#高士威道#銅鑼灣道#禮頓道 ,係一個橢圓形迴旋處,喺電車調頭位起好前,呢個橢圓形被電車軌劏開,理論上只有電車可以唔兜圈由怡和街直剷高士威道,其餘所有汽車都要圍住迴旋處氹氹轉。


樂聲迴旋處中間有個噴水池,但最出名嘅係嗰度好塞車。


由1950年代起,絕大部份同樂聲迴旋處有關嘅新聞報道,總會見到congestion 呢個字,以及唔同版本嘅改善計劃。


例如,喺1964年,政府策劃起一條行車天橋 (flyover)接禮頓道至糖街街尾,長約650呎,造價250萬港元,預計1965年動工,兩年後啟用;代價之一係拆咗個噴水池。


當時未有咁多交通燈,樂聲迴旋處塞車嘅嚴重程度係,往往需要出動半打警員指揮交通;警察交通部又會出公告,呼籲由大坑往中環方向嘅駕駛者,取道 #東院道#加路連山道#禮頓道 ,即係兜遠啲都好,盡量咪兜入樂聲廻旋處,事關嗰時由 #紐約戲院 揸車去 #銅鑼灣裁判司署 ,要塞成半個鐘至去到。


紐約戲院位於依家嘅銅鑼灣廣場二期,銅鑼灣裁判司署就喺電氣道20號,根據 Google Map 評估,車程4分鐘,腳程17分鐘,咁計法又真係塞得好誇張,唔知觀塘塞啲定樂聲迴旋處塞啲?


不過,去到1965年底,政府又話糖街街尾唔夠位,行車天橋計劃要再度過。但個噴水池已經拆咗⋯⋯


其後,隨住大坑道天橋喺1971年落成,交通大為改善,樂聲迴旋處改善計劃已無必要,政府於是改為喺過一個街口嘅怡和街、糖街同邊寧頓街興建行人天橋,至1980年代落實興建,亦即係圓形天橋嘞。


相關故事

#無用之用:圓形天橋之考古與考現〉


相集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