話說,鵝最近行誠品,發現新出版嘅《 #愚公不愚》好詳細地講述咗利氏家族喺銅鑼灣移山興業嘅過程。本書大大本、好墜手,鵝抬佢返屋企行樓梯時都少少索氣,唔知咁樣算唔算體驗過「移山」呢?
(ง •̀ v •́) ง
鵝仲未讀完呢本著作,不過留意到啲得意嘢,急不及待想同大家分享~
根據本書,喺鵝尚未喺銅鑼灣蒲頭嘅1924年, #利希慎 借咗利園山上嘅「二班屋」,即係原本嘅 #怡和洋行 副經理大樓,俾莫鶴鳴、 蔡哲夫等文人組成「#愚公簃詩社」,其後聯同其他詩社,合組「#北山詩社」,吟詩雅集。
莫鶴鳴係任職太古洋行海口買辦嘅收藏家,佢將自己收藏嘅紫檀傢俱擺入二班行,改叫棟山莊做「北山堂」。響應佢哋徵詩嘅人過百,北山詩社當時亦成為香港開埠以來最大嘅詩社。可惜喺第二年,省港大罷工爆發,令詩社被逼解散。
( ・ิ ͜ʖ ・ิ) ??
本書講「北山」呢個名,係出自《列子·湯問篇》 #愚公移山 嘅典故,記寓利希慎移山發展嘅決心。咁鵝都決心搵返個故事睇:
/太行、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萬仞。本在冀州之南,河陽之北。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,面山而居。懲山北之塞,出入之迂也,聚室而謀曰:「吾與汝畢力平險,指通豫南,達於漢陰,可乎?」雜然相許。
其妻獻疑曰:「以君之力,曾不能損魁父之丘,如太行王屋何?且焉置土石?」雜曰:「投諸渤海之尾,隱土之北。」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,扣石墾壤,箕畚運於渤海之尾。鄰人京城氏之孀妻,有遺男,始齔,跳往助之。寒暑易節,始一反焉。
河曲智叟笑而止之,曰:「甚矣,汝之不惠。以殘年餘力,曾不能毀山之一毛,其如土石何?」北山愚公長息曰:「汝心之固,固不可徹,曾不若孀妻弱子。雖我之死,有子存焉;子又生孫,孫又生子;子又有子,子又有孫。子子孫孫,無窮匱也。而山不加增,何苦而不平?」河曲智叟亡以應。
操蛇之神聞之,懼其不已也,告之於帝。帝感其誠,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,一厝朔東,一厝朔南。自此,冀之南,漢之陰,無隴斷焉。/
有語譯話,愚公係住喺「北山」嘅。另一啲就話愚公住喺太行山同王屋山以北,似乎唔係真係有「北山」喎。
睇到鵝頭都大埋。但無論北山存唔存在都好,鵝覺得北山堂同北山詩社個名都好好聽,好優雅呢。
(๑•ㅂ•)و ✧
Comments